天津北方网讯:10月24日,2025年企创进企服务行动·高性能医疗器械专场在天津天开高教科创园举行。

本次活动聚焦“高性能医疗器械”主题,通过专题报告、技术交流、实地调研等多种形式,积极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助力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协同创新。
专家报告环节,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顾宁教授应邀作题为《面向血管信息与健康工程的新技术探索》的主旨报告。他系统阐释了血管医学工程领域的前沿进展,重点介绍了其团队在血管信息监测、新型成像技术与靶向治疗材料等方面的创新成果。顾宁院士表示,医工交叉融合对构建基于血管信息的健康监测与疾病干预新技术体系、重大心血管疾病的早期诊断与精准防治等具有重要意义,为高性能医疗器械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新路径与新范式;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学科办主任、细胞生态海河实验室副主任郝莎,天津大学医院管理处处长、脑机交互与人机共融海河实验室常务副主任倪广健,信创海河实验室副主任李涛,中国医学科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副所长朱敦皖,天津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院长贺慧宁以及天津天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兼首席技术官刘雁飞,分别围绕细胞基因治疗、无创脑机接口、医疗数据要素、医工融合与成果转化、人工智能在医学实训中的应用等前沿议题做专题报告,进行分享交流。
活动期间,参会代表参观了天开高教科创园科技成果展,实地察看了园区内在医疗器械领域的多项创新成果与孵化项目,并与园区内重点企业开展技术对接与座谈交流,围绕高性能医疗器械的研发痛点、临床转化路径与产业化合作展开深入探讨。
天开执信(天津)科技企业孵化器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官健喆分享了在早期项目筛选与孵化过程中的关键支持机制;天开长禾(天津)概念验证管理有限公司技术经理人肖琦介绍了从实验室成果到产品原型的概念验证实践与资源配套模式;前哨医学科技公司总经理李志刚结合企业实际,阐述了在高端医疗设备开发中面临的技术挑战与临床协同经验;天津睿祺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磊则从创新医疗器械注册与市场导入角度,提出了产学研医协同创新的现实路径与合作需求,通过调研交流有效促进了科研团队与企业、孵化机构之间的资源对接,为后续项目落地与协同创新奠定了良好基础。
近年来,天津市高度重视高性能医疗器械产业发展,相继出台多项支持政策,推动医工交叉与产业集聚,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生物医药与医疗器械创新高地。
本次专场活动充分发挥了科协和工商联在跨界协同中的桥梁纽带作用,通过搭建高水平交流平台,促进科技资源与企业需求精准对接。下一步,市科协等单位将继续发挥组织人才优势,深化与各级学会、科研机构及市场主体的合作,不断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助力我市医疗器械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津云新闻记者 苑美丽)









